分享本頁面 QR CODE
上架日期:2019-10-01
分類名稱:(ㄉ)豆科
中文名稱:阿勃勒
學名:Cassia fistula
科屬別:豆科 Fabaceae
別名:金急雨、黃金雨、波斯皂莢、婆羅門皂莢、長果子樹、牛角樹、豬腸豆
用途:豆科植物多半都有具備重要的經濟價值,有的著重在食用作物或飼料作物上,如大豆、花生、紫雲英、蠶豆、苜蓿等。有的是重要的藥用作物,如甘草、黃苠、槐米、雞血藤等。另外,豆科植物更是植物性蛋白質和油料的重要來源之一,算是相當優良的「綠肥作物」,主要是因為豆科植物的根部有「根瘤菌」,這菌種可以固定空氣中的氮至土壤當中,改善貧瘠土壤之效用,因此種植豆科植物可以說是「一兼二顧、摸蜆兼洗褲」。亞泥生態園區目前收集此科植物計有相思樹、銀合歡、魚藤、山扁豆、阿勃勒等10種植物。
https://youtu.be/cBZV_yRRjDg 夏日黃色花與蝶 亞泥生態園區
===知識與知性===
1.亞泥生態園區裡種植的阿勃勒,成為園區裡的台灣黃蝶及淡黃蝶幼蟲溫飽主要來源之一。每年六月份開始即陸續開花,直到七、八月期間是最為「動人」、「動容」的時刻,因為在太陽的照射下阿勃勒的樹叢很亮眼,彷彿金黃色瀑布掛在上頭,經過的人為了看它總是會想多佇足一下。而有花開就有花落,當刮起風時,紛紛落下來的阿勃勒花瓣就像一絲絲的細雨,所以它又叫做「黃金雨」(Golden Shower Tree)。花落後阿勃勒會結出圓筒形的長莢果,莢果顏色由綠色轉為黑褐色,成熟長達一年,所以常見今年的花與去年的果實同時並存在樹上,相當特別。
2.阿勃勒生長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樹身可長至10至20米高,生長十分迅速,為落葉樹或半常綠樹。
3.阿勃勒一般常做為景觀樹、行道樹用途,每年5月進入「花期」,在台灣每年國立臺南大學都會在5月中旬至6月舉辦一年一度的「阿勃勒節」活動,另外其他台灣各地亦有大大小小的賞花活動舉行,好不熱鬧。
4.培育阿勃勒建議以砂質壤土栽植為佳,且需選擇排水及日照良好的區域,可用扦插或播種法繁殖。其中,如以播種方式,最好的季節就在秋季,記得播種前先將種子浸在水裡二個晚上,再洗掉表面透明的薄膜,可促進它發芽的時間哩!
5.阿勃勒花落後將結出長棍棒狀的莢果,莢果需一年才會成熟,此時顏色將由綠色轉為黑褐色,其果肉有刺鼻味道,種子味甜可微量食用。
6.阿勃勒的種子雖可微量食用,但對某些人而言卻可能產生腹瀉,故食用時應小心。
7.阿勃勒的花朵鮮艷而美麗,在泰國被列為「國花」,黃色的花瓣象徵泰國皇室。此外,阿勃勒也是印度當地人新年慶典時最愛使用的花卉之一,可見得牠們受歡迎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