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本頁面 QR CODE
上架日期:2019-07-31
分類名稱:馬兜鈴科
中文名稱:異葉馬兜鈴
學名:Aristolochia shimadai Hayata
科屬別:馬兜鈴科 Aristolochiaceae
別名:天仙藤、青木香、黃藤、山豆根、野黃參、藤薯、痧藥
用途:
- 作為蝴蝶食草:台灣馬兜鈴為麝香鳳蝶、台灣麝香鳳蝶、珠光鳳蝶、黃裳鳳蝶、紅紋鳳蝶及大紅紋鳳蝶等幼蟲之食草。
- 藥用-性味:根:苦、辛、寒。效用-全株:袪風止痛,止痰化咳,清熱下氣,行氣利水,利濕消腫,平喘,解毒。治小便淋痛,水腫,風濕關節痛,疔瘡癰腫,瘰癧,胃痛,痢疾,肝炎,蛇傷,腹痛,熱瀉赤痢,筋骨痛,高血壓,疝氣,支氣管炎,癌症。本種為昔日臺灣民間治療毒蛇咬傷重要藥材,被稱為青木香、黃藤。
馬兜鈴科小百科
在台灣,馬兜鈴科的植物共有7種(台灣早期存在的有五種:港口馬兜鈴、台灣馬兜鈴、琉球馬兜鈴、瓜葉馬兜鈴與高氏馬兜鈴,另有新引入的卵葉馬兜鈴與彩花馬兜鈴,合計有七種),為多年生的蔓性草本植物。葉子為「互生」,葉柄較纖細,葉片分為卵形、戟形、心形、瓜葉形等多種形態,老葉的質感則會厚實些。花梗細,花長筒狀內有細柔毛,為蟲媒花。其蒴果近圓形或矩圓形,花期為7~8月,果期為9月,全株有毒性不可誤食。馬兜鈴無論是哪一種品種皆為黃裳鳳蝶、珠光鳳蝶、大紅紋鳳蝶、小紅紋鳳蝶、台灣麝香鳳蝶、曙鳳蝶等多種鳳蝶的食草植物。
註:馬兜鈴分辨方式,大致以葉型做為以下之區別,
1.港口馬兜鈴及彩花馬兜鈴皆為腎形葉狀,只是港口馬兜鈴葉光滑且有光澤,其基部心形較窄。
2.台灣馬兜鈴:葉上下披密毛,葉形變化大,就算同一株亦有可能出現不同葉形。
3.琉球馬兜鈴:葉形近似台灣馬兜鈴,不同的是其嫩葉中脈末端呈現凹刻狀,葉子尖部較為圓鈍。
4.瓜葉馬兜鈴:葉子較明顯呈現多裂狀態。
5.卵葉馬兜鈴:葉大型顏色具有黃綠色的膜質狀。
6.高氏馬兜鈴:葉子具黃斑色調。
7.彩花馬兜鈴:與港口馬兜鈴腎形葉狀近似,但基部心形較為寬大。
===知識與知性===
1.異葉馬兜鈴是馬兜鈴科中在過去台灣民間治療毒蛇咬傷較為重要的藥材,被稱為青木香、黃藤。
2.異葉馬兜鈴花的形狀像個「漏斗」或具有「古早味」的留聲機喇叭,花緣部有一處「開口」;花中部為管狀,管內長滿了向內的毛;花基部膨大呈球狀,內為一空腔。
3.異葉馬兜鈴花通常約在清晨5點時開放,開放時會發出一陣陣腐臭的氣味,花基部的空腔內味道是最濃郁的。而這臭味往往吸引了腐敗物上尋食的昆蟲,如潛葉蠅等蠅類昆蟲。
4.異葉馬兜鈴是珠光鳳蝶、黃裳鳳蝶、紅紋鳳蝶、大紅紋鳳蝶等幼蟲的食草,為維持原生台灣鳳蝶生生不息,在亞泥生態園區裡,異葉馬兜鈴的培育及繁殖是極為重要的工作。
5.繁殖可用播種或扦插法,以播種為主。栽培土質以腐植土或砂質壤土為佳,排水需良好。在生長其間需要立支柱或架網供攀爬才會生長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