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本頁面 QR CODE
上架日期:2018-12-26
分類名稱:(ㄕ)水龍骨科
中文名稱:槲蕨
學名:Drynaria roosii Nakaike
科屬別:水龍骨科
別名:爬岩姜、毛姜、崖薑、猴薑、龍眼奇生、觀音橋
用途:水龍骨科在台灣約有20屬58種,經常以樹幹或岩石為家,只有少數為地生性的種類,有腹背分化的根莖,葉柄和根莖連接處常有「關節」,老葉從根莖掉落後,會留下許多小突起物,像長了腳一般,即所謂「葉足」。葉片一般為單葉、三叉狀、掌狀分裂、一回羽裂至一回羽狀複葉。孢子囊群為圓形、點狀或線形,不具「孢膜」。在亞泥生態園區中,常可見伏石蕨(或稱抱樹蕨)、台灣水龍骨、崖薑蕨、槭葉石葦、瓦葦蕨、槲蕨等。
===知識與知性===
1.在蕨類植物中有幾個特殊的種類,其中較具代表性之一的是「槲蕨」,因為牠們具有兩種型態的葉子,稱為「兩型葉」。
2.槲蕨的「兩型葉」其中一種型態是「正常葉」,負責行光合作用及繁殖用。而另一種型態即是「腐植質蒐集葉」,專門蒐集空氣中的塵埃、水份,以提供植株生長用。
3.槲蕨也是重要的藥用植物,在中醫學上全株可補腎、活血止痛等,不過切記得由中醫師搭配其他藥方開立才能食用。
4.槲蕨與其他蕨類一樣屬於「附生植物」,非「寄生植物」,因此即便樹幹上爬滿了牠們,對被附生的植物一點影響也沒有,有時反而幫助了被附生植物可看性及生存機率。
5.另外,很特別的是附生於樹幹上的槲蕨,專門蒐集腐植質「枯乾」樣的葉子,並非是「老葉」,由於對植物提供的功能性不同,因此即便剛生長出來為「綠色」,也會因功能不是行「光合作用」,會在較短的時間轉變為「褐色」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