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本頁面 QR CODE
上架日期:2018-12-25
分類名稱:馬兜鈴科
中文名稱:卵葉馬兜鈴
學名:Aristolochia tagala
科屬別:馬兜鈴科
別名:大寒藥、耳葉馬兜鈴、印度馬兜鈴
用途:在台灣,馬兜鈴科的植物共有7種(台灣早期存在的有五種:港口馬兜鈴、台灣馬兜鈴、琉球馬兜鈴、瓜葉馬兜鈴與高氏馬兜鈴,另有新引入的卵葉馬兜鈴與彩花馬兜鈴,合計有七種),為多年生的蔓性草本植物。葉子為「互生」,葉柄較纖細,葉片分為卵形、戟形、心形、瓜葉形等多種形態,老葉的質感則會厚實些。花梗細,花長筒狀內有細柔毛,為蟲媒花。其蒴果近圓形或矩圓形,花期為7~8月,果期為9月,全株有毒性不可誤食。馬兜鈴無論是哪一種品種皆為黃裳鳳蝶、珠光鳳蝶、大紅紋鳳蝶、小紅紋鳳蝶、台灣麝香鳳蝶、曙鳳蝶等多種鳳蝶的食草植物。
註:馬兜鈴分辨方式,大致以葉型做為以下之區別,
1.港口馬兜鈴及彩花馬兜鈴皆為腎形葉狀,只是港口馬兜鈴葉光滑且有光澤,其基部心形較窄。
2.台灣馬兜鈴:葉上下披密毛,葉形變化大,就算同一株亦有可能出現不同葉形。
3.琉球馬兜鈴:葉形近似台灣馬兜鈴,不同的是其嫩葉中脈末端呈現凹刻狀,葉子尖部較為圓鈍。
4.瓜葉馬兜鈴:葉子較明顯呈現多裂狀態。
5.卵葉馬兜鈴:葉大型顏色具有黃綠色的膜質狀。
6.高氏馬兜鈴:葉子具黃斑色調。
7.彩花馬兜鈴:與港口馬兜鈴腎形葉狀近似,但基部心形較為寬大。
===知識與知性===
1.卵葉馬兜鈴為中國大陸特有植物,主要是分布在中國大陸的貴州、四川、雲南等地。
2.卵葉馬兜鈴大都生長於海拔1,000至2,500公尺的山區,牠們喜愛攀爬於灌木叢中。
3.而仔細瞧瞧不難發現卵葉馬兜鈴的存在,因為牠們擁有著比其他品種的馬兜鈴還大的葉子。
4.卵葉馬兜鈴有一種特性,就是一旦葉子沒有蝴蝶幼蟲吃,就不再抽出新藤蔓,所以想要抽出新藤蔓,我們都會將原來的藤蔓稍為修剪,避免牠們變老發黃。
5.卵葉馬兜鈴的葉子和其他品種的馬兜鈴一樣都呈現油油亮亮的感覺,不過仔細與港口馬兜鈴比較,卵葉馬兜鈴亮得比較「低調」,意即葉子亮度沒有港口亮!
6.卵葉馬兜鈴的每到夏末秋初會開始結果,一直到隔年春天才成熟,一般而言時間較港口馬兜鈴還要久。
7.卵葉馬兜鈴為中國大陸引進台灣而存在的物種,由於牠們的葉片大且生長迅速,幾乎全株葉片皆可食用,因此是鳳蝶幼蟲們最適合的品種之一。
8.卵葉馬兜鈴開花時花管會呈90度抬起,這點和港口馬兜鈴抬的高度不那麼明顯有差別,另外和港口馬兜鈴相比卵葉馬兜鈴的花色比較深。